翻看《論語》,好像沒有 很嚴密的邏輯性,很多都是就事論事,也 很少有 長篇大論的文字,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間斷。其實,無言也是一種教育。
也許孔夫子的《論語》高不可及,但知道我們可以仰望它,感受一下它其中 平凡而又普素的真理。
孔子的一個弟子名叫子貢,子貢曾經問老師:“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”就是說假如一個人很貧賤,但他不向富人諂媚;一個人很富貴,看他不傲氣鄰人,這怎么樣? 老師說,這很不錯。但還不夠。還有個更高的境界,叫做“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”。就是說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,不僅諂媚求人,而且它內心有一種清涼的快樂。
這讓我想起了東晉詩人陶淵明,它不為“五斗米折腰”它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盅惑,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。
也許在現在的我們開來,“安貧樂道”有種不思進取的味道。在這樣激烈的競爭面前,每個人都在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,收入,職位;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。
孔子曰: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它說自己不是生下來就了解很多事,只是對前人的事情很感興趣,而且能夠孜孜以求,一直認真學習而已。
興趣,是學習的動力。而在如今,一滔滔系統的學習方式束縛著我們。我認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苦惱的是信息太多。所以我們不能道聽途說,也不能為之做作。所以我們應該“為己之學”,而不是“完成任務”,“囫圇吞棗”之類的。
讀《論語》心得的感觸頗深,也覺得漢武帝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其實也并不無道理。孔夫子帶給我們的當然并不只有這些,以至於現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找到孔子廟(學堂),思想的升華及品味的提升才是《論語》的真諦!